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报告中关于改革节奏与原则是——正确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。当下,国企改革进入了又一阶段的缓慢期。其中主要原因是对于报告要求制定有效的举措,也不排除部分人以此为理由延缓落实报告,更存在局部视野缺乏系统性,过于本位缺乏全局性的意识形态,也就是路径依赖影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速度。以下举两个例子:

 

关于”国有资产流失”:个人认为“国有资产流失”这个意识形态的词语不应该再使用,标志性事件就是当年的“顾郎之争”,阻碍了国有企业改制与发展的步伐,应该定义为国企改制违规、企业重组违法(违宪12条)。在市场竞争中的企业都或许业绩不佳,同样需求时可能就是同业竞争其他企业在盈利,如果总是上纲上线使用这词难免导致国企搞垄断或者造假,因为国资伤不起。这词是表达的事件的结果,而非性质。定义其行为应是违规违法,过度使用还会造成国资大放水的臆测,这么好个机会谁不想在改制中捞一把,内外都想。如果定义为违规违法,部分人或将望而生畏。

 

关于”谁控股”:这又是一个意识形态的问题,应该是以市场化的思维考虑问题。如果价值观相同,发挥各自优势,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。不是非国资控股就失去了控制力,报告中所描述的应该是,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,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、控制力、影响力。如果,价值观相同,以少量的持股比例实现了企业的发展战略,更能发挥倍数效应,少量的国资支撑,国有资本回报率或许更高,更多的资本将有条件投放其他领域或者社会福利,进而彰显社会主义的先进性。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李祺

李祺

15篇文章 8年前更新

能源行业从业者。 愿用碎片化的信息,共建我们美好的家园。

文章